首页/资讯中心/资讯详情/

超3万台!合肥充电桩,“卷”起来了

在蜀山区第六空间公共充电站内,陆续有新能源车辆驶入。车主张涛停稳车辆,熟练地扫码、取枪、插枪,过程不过两分钟。充电桩屏幕亮起,实时显示着充电费用和预计充满时间,一次日常补电开始了。

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,今年 1-10 月,合肥市新建成公共充电设施 2967 个,累计建成公共充电设施超 3 万台。这一数字背后,合肥新能源车主的真实充电体验如何?记者近日进行了实地走访,对此一探究竟。

11 月 7 日中午 12 点,正值新能源车充电高峰期,蜀山区第六空间公共充电站内仍空着几个充电车位,上面还设置了车位锁。

驶入充电站的刘女士看到这一情况,犹豫时,旁边一位热心车主提醒:“那是全自动识别车位锁,识别是‘绿牌’就会自动放行。”随即刘女士顺利将车停入位置,车位锁自动解锁。

“合肥充电桩数量充足,几乎几百米就有一个,充电十分便利。”刘女士说。在一处中国石化充电站内,车主宋建国表达了同样的想法:“现在合肥新能源车不愁充电。”他说,大多数新能源车使用快充在两小时内就能充满,就算高峰期充电排队,等待时间也不会太长。

市城乡建设局总经济师、城建处处长李家富表示,截至今年 10 月,合肥市累计建成公共充电设施超 3 万台,城区已建成 2 公里充电服务圈,覆盖居住区、办公区,商业中心、工业中心、休闲中心和公共停车场等,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服务区充电站覆盖率达到 100%,今年,四县一市的乡镇也实现了公共充电设施百分百全覆盖。

“在手机上可以查询附近空闲充电桩位置,包括快慢充类型,不同时段的充电价格也会显示,方便按需选择。”车主张涛说,合肥充电服务正走向智能便捷。

占位问题原本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一大难题。在合肥一处国家电网公共充电站内,车主王周保表示,许多新能源车“电满不走”,造成其他新能源车排队等位。如今,这一困扰也有了新解决方法。

据了解,合肥市正通过运营奖励机制,引导各类充电场站接入市级统一平台,推动形成“一个 APP、全市通用”的服务体系。通过“合肥充电”APP,车主可以实时查看各车辆充电进度,并提醒满电车辆及时挪位。

“合肥充电”APP 也为识别公共充电桩故障问题也提供了有效办法。出租车司机周业宏反映:“之前扫码后才发现有问题,只能换下一个充电桩碰运气。”现在通过 APP,就可以提前了解桩位故障或离线信息。

合肥充电公司董事会秘书、投资部部长张振军表示:“目前,合肥市绝大多数公共充电场站,包括中石化、皖小能、特来电、星星充电等品牌及部分民企、个体站点,已接入‘合肥充电’APP。”

面向未来,市城乡建设局正积极推进充电设施专项规划修编工作,突出城乡统筹与功能复合利用,力争到 2027 年建成适度超前、智能高效、使用便捷、安全可靠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。

根据规划,未来三年,将在市域层面加密充电设施布局,在全面实现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,逐步向大型行政村和重点旅游村延伸;主城区层面侧重提效,以“两区三中心”为重点,加大停车充电需求旺盛的区域充电设施供给和设备更新,强化老城中心、文化休闲、老旧小区等重点场景充电设施布局。

通过与公共停车场、市政园区、加油加气站、物流园区等功能复合利用,加强充电设施多元场景深度融合,打造光储充一体化和场景适配的充电场站。李家富表示:“将进一步加密完善充电网络和服务供给,保障市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的多元化需求。”

随着固态电池,“大功率超充 + 微电网 + 虚拟电厂”等智慧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,我市还计划推进多场景智能功率分配,应用大功率兆瓦超充、V2G 车网互动等前沿技术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