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开新能源车出门,最犯愁的就是回家充电。绕着停车场转三圈找不到空位,好不容易看到个充电桩,结果被燃油车占着;好不容易等燃油车挪走,刚停进去又发现前一辆车充满电没挪,桩是闲着,车位却用不了……” 家住麻峪村的居民李女士提起过去充电的烦心事,至今还有点无奈。不过最近,这种 “充电焦虑” 彻底成了过去式 —— 村里专用停车场新装的 3 个新能源充电桩智慧地锁正式投入使用,从源头解决了车位被占的难题,让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走得又顺又舒心。
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。当时,麻峪村所在的街道便民服务热线陆续接到居民反映:随着村里新能源车越来越多,停车场里的充电桩成了 “香饽饽”,可总有燃油车图方便往充电车位里扎,还有些车主充完电忘了及时挪车,导致真正需要充电的车 “一位难求”。“有次我晚上十点回来,三个充电桩全被占着,俩是燃油车,一个是充满电的新能源车,等了快一小时才用上,第二天上班都差点迟到。” 居民王先生的吐槽,道出了不少新能源车主的困扰。
接到居民诉求后,街道立刻把这件事列入 “民生实事清单”,由街道办牵头,联合社区居委会、停车场管理方组成专项工作组。工作组先是用一周时间蹲点调研:每天早晚高峰守在停车场记录车位使用情况,统计出 7 点至 9 点、17 点至 19 点是充电高峰;走访了 30 多户新能源车主,摸清大家对车位管理的具体需求;还查阅了其他社区的类似案例,最终敲定 “硬件升级 + 精细管理” 的解决方案 —— 安装智慧地锁,用技术手段规范车位使用。
如今走进麻峪村专用停车场,三个蓝色的智慧地锁格外显眼。地锁与充电桩联动,车主开车靠近时,用手机扫码就能触发系统:屏幕上会显示 “请确认充电”,点击确认后,地锁自动降下,车辆可顺利驶入;充电过程中,地锁保持升起状态,防止其他车辆占用;充电完成后,系统会自动发送提醒:“您的车辆已充满电,请在 30 分钟内驶离,超时将收取 0.1 元 / 分钟延时费。” 若超时未挪车,费用会从扫码绑定的账户中自动扣除。
“这个延时费不是为了收费,是为了倒逼大家及时腾位。” 停车场管理员刘师傅解释,新规实施后,充电车位的周转率提高了不少,“以前一辆车充完电可能停俩小时才走,现在最多 40 分钟(充电 10 分钟 + 30 分钟缓冲)就能腾出来,一天下来每个桩能多服务两三辆车。” 为了让居民用好地锁,现场不仅贴了图文并茂的使用指南,还留了应急电话,遇到手机没电、扫码失败等情况,打个电话就能让管理员远程协助。
智慧地锁投用半个多月,效果立竿见影。李女士说:“现在下班回来,扫码就能停车充电,再也不用绕圈找位,充完电收到提醒就挪车,既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。” 王先生也笑着说:“前两天我充完电接了个电话忘了挪,系统扣了 2 块钱,虽然不多,但下次肯定记牢了,这办法真管用!”
从 “一位难求” 到 “随到随充”,小小的智慧地锁不仅解了居民的 “充电愁”,更体现了社区治理的温度与精度。街道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会根据居民反馈优化管理细节,未来还计划在村里其他停车场推广这一模式,让更多人享受到绿色出行的便利,让 “小举措” 持续释放 “大民生” 的暖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