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日来,重庆市江津区持续遭遇晴热高温天气,城市绿化植被面临严峻 “烤” 验。为守护城市生态建设成果,江津区城市管理局快速响应,全面启动抗旱保苗应急体系,通过科学灌溉与精细化养护相结合的方式,为绿化苗木安然度夏筑牢安全屏障。
创新灌溉机制 实现精准补水
针对高温天气水分蒸发快的特点,区城市管理局推行 “错峰补水” 工作法,将绿化浇灌作业时间调整至清晨与夜间时段。凌晨四点,天还未亮,在江津区的主干道和公园绿地,浇水车便已开始穿梭作业,其喷头均匀喷洒,在夜色中形成细密的水幕;而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作业人员又带着工具,对边角地带进行人工补浇。目前,每日投入浇水车辆超 80 台次、作业人员 500 余人次,采用 “水车喷灌 + 设施滴灌 + 人工补浇” 的立体灌溉模式,确保水分渗透至土壤深层。
对于珍贵苗木及花卉景观带,创新应用覆盖保湿布、铺设松鳞等物理保墒手段。在鼎山公园的一处精品花卉区,工作人员为娇嫩的花卉覆盖上特制保湿布,如同为它们撑起了一把把 “遮阳伞”,经实测可减少水分流失 30% 以上。同时,依托土壤湿度监测系统的实时数据,动态优化灌溉方案,实现抗旱工作的精准化管理。在智慧园林管理平台上,技术人员能实时查看各区域土壤湿度数据,一旦发现某个点位湿度低于标准值,便立即调整该区域的浇灌时长和水量。
细化管护措施 提升植物抗性
“我们对高温期的绿化管护提出了更高标准。” 据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科工作人员任培源介绍,自 7 月起,全区启动 “减耗护绿” 专项行动。通过建立 “班组包段” 责任制度与 “一日多巡” 巡查机制,组建 24 小时应急队伍,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叶片萎蔫、发黄等旱情迹象及灌溉设施故障问题。
巡查队伍中,有经验丰富的园林工人,也有新入职的年轻技术员。他们手持检测设备,仔细检查每一株树木的生长状况。有一次,巡查人员在双福新区发现一棵银杏出现叶片卷曲发黄现象,经检测是土壤板结导致根系缺氧缺水,应急队伍迅速赶到,对该区域进行松土、打孔,并调整灌溉方案,几天后银杏便恢复了生机。
针对香樟、银杏等乔木实施 “疏枝减负” 作业,已完成 2 万余株树木的内膛枝、病虫枝修剪,有效降低水分无效蒸腾;同时暂停大规模整形修剪,避免高温环境下剪口遭受灼伤。同步推进土壤改良工程,每日完成 3 万平方米绿地松土作业,打破土壤硬化层以提升渗水效率。此外,全面开展枯枝病叶清理工作,检修灌溉管网 50 余公里,保障输水系统畅通无阻。在几江半岛,施工人员顶着烈日对老旧的灌溉管网进行更换,汗水湿透了衣衫,但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接头的焊接。
凝聚多方合力 共守绿色底线
据统计,截至目前江津区累计完成抗旱保苗作业面积 600 万平方米,重点路段苗木存活率保持在 98% 的较高水平。区城市管理局表示,将持续跟踪天气变化,动态优化抗旱保苗措施,坚决守护城市生态生命线。
同时,为形成更大的抗旱合力,江津区通过多种渠道呼吁广大商户、物业及市民参与 “早晚十分钟” 浇水行动。在社区宣传栏、社交媒体平台,都能看到号召大家共同护绿的海报和视频。一些社区还组织了志愿者队伍,挨家挨户宣传护绿知识。许多商户主动承担起门前绿化的养护责任,在清晨开店前和晚上打烊后,为路边的花草树木浇水;居民们也纷纷响应,在自家阳台、小院种植绿植,并参与社区公共绿地的养护。
这一系列抗旱保苗行动,不仅守护了城市的绿色景观,更彰显了江津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担当。通过政府主导、专业防控与社会共治相结合的模式,江津区在高温 “烤” 验下,为城市绿化建设书写了一份满意答卷,也为其他地区应对极端天气下的绿化养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