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记者从 “全面深化改革,推进高质量发展” 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安青海建设专场获悉,2024 年,青海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,生产安全事故起数、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 25.30%、10.31% 和 43.56%,为 2018 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,且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。此外,青海已连续 38 年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。
在安全生产领域,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,全面强化责任落实。通过层层传导压力,压实了党政领导、属地管理、行业监管以及企业主体责任。省委更是以身作则,带头落实 “议消会” 制度,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领导保障。同时,青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点、难点问题,精准施策,力求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。在执法过程中,青海省积极推行 “轻微首违不罚” 柔性执法模式,既体现了执法的温度,又提升了企业的合规意识。全年累计开展执法检查 3713 次,细致排查并查处各类隐患 17858 项,有效防范了事故的发生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 2023 年度,青海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表现卓越,首次被国务院安委会评为 “优秀” 等次,这是对青海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认可。
青海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同样取得显著成效。在积石山地震青海震区,政府紧紧围绕受灾群众需求,积极作为。一方面,全力争取国家资金支持,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;另一方面,高效推进重建项目,240 项重建项目在当年顺利完工,36527 户群众喜迁新居,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。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,青海省调整建立省防减救灾委工作机构及议事规则,构建了部门优势互补、职责明确、防治一体的 “防减救” 责任链条,显著提升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协同性和实效性。此外,积极推进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,成果斐然,9 个集体和 8 名个人因在普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得国务院表彰。在汛期,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,青海省迅速响应,先后 3 次启动省级防汛响应,及时转移群众 40 万人次,成功实现 2764 人因提前转移避险,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。同时,积极争取中央资金,大力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管理,为应对各类灾害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。不仅如此,青海省还建立了青藏高原大震救援协作机制,加强区域间的救援合作与联动。并开展打击春季森林草原违规用火专项行动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,雷电灾害伤亡人数大幅减少。
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实现了新突破。青海省制定了《青海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,涵盖 54 个总体预案、1112 个专项预案和 1945 个部门预案,并创新建立乡、村级 “一张纸” 预案体系,使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基层实际,便于操作执行。在装备配备方面,积极争取国家资金,为基层配备先进的救援装备,并部署无人机救援平台,提升了应急救援的效率和能力。率先印发《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指导清单》,为应急指挥部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,整合 38 个系统至省级应急管理平台,实现网络安全防护、通信网、视频会议系统、卫星电话全覆盖,填补了航空应急等 6 方面短板,显著提升了应急管理的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 。